╔梅勒°冰凌══W╦R════════════╗   │ ╭╮╭╮ ╭↓╮http://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   │ ╭◆┴┴◆╮.╲╱ 书本网整理。 │   │ │︵  ︵│. ↓ 本作品来自互联网 │   │ ╰○--○╯. ↓ 版权归作者所有 │   ╚═════════════════════╝ 《把时间浪费在好玩的事情上》作者:古典 中信出版社 目录 关于作者 第一章 时间管理 第一节 一个不能更简单的“时间管理法” 第二节 一个不能更简单的“时间管理法”进阶篇 第三节 职业高手常用的10个效率APP 第二章 如何提高执行力 第一节 生涯规划师是这样做“月计划”的 第二节 如何复盘你的“月计划” 第三节 为什么你学的越多,越没法行动? 第三章 如何管理你的朋友圈 第一节 如何建立、维护一段好的关系? 第二节 不要说你没人脉,每个人都有20万个你能找到的人! 第四章 兴趣、工作和人生 第一节 关于兴趣和工作,最深刻、最全面的解读 第二节 生命中那些绕不开的大事 第三节 一种让生活变得更幸福的方式 第四节 ETA——教你如何无压高效地前进! 关于作者 古典,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 2007年创办新精英生涯,现已成为中国最专业、培养认证生涯规划师最多的生涯教育机构。他业余在清华等各大学讲职业规划课、写书、做节目、搞公益、四处晃荡。努力搭建一个更大的生涯行业生态平台,让更多人和组织在玩儿中成长。 因为他相信,更多人将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 第一章 时间管理 第一节 一个不能更简单的“时间管理法” 自年初开始,我开始坚持每天在微信群里发“清晨三件事”,有趣的是,我默默地发也不拉拢谁,慢慢地竟已有一百多人一起“发”了起来。 这想法最早来自某本时间管理的书,上世纪某个牛逼的企业求助管理大师效率翻倍的方法。对方让他每天把最重要的三件事写下,然后做完就划掉一个。然后大师信心满满而神秘地说——显然也因为这个方法太简单以至于不好意思收费——你先跑一年,一年以后按效果算钱。 一年后,这哥儿们收到了三万美金的支票。 当年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感叹大师的聪明——要知道,我尝试过各种自我管理的方式,发现两个秘诀——第一,好用的都是最简单的。因为每天人能够回归到“自我管理”的位置的时刻实在太短。就好像在路上走着,能停下来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走,如何走会更好的时刻不占过程的百分之一,一旦这个方法笨重而烦琐,就根本不去执行啦。 于是想试试了。试试就是试试,别问我试试是谁。 但第二天咧着嘴醒来的时候,又忘记了。 这是我领悟出来的第二个秘诀——只有真正忙到缺时间的人,才需要时间管理。其实大部分热衷于时间管理的人,根本不是时间管理的方法不对,而是他们的问题在其他环节:要不效率实在太低,要不想做的事情太多太杂太乱,少做事就有时间了——怎么说的,以大部分人效率之低,根本就没有到需要管理时间的地步。 终于到今年年初,事情越来越多,我觉得需要来点时间管理。于是我每天早晨会列出当天需要做的三件事并发到群里去。 格式大概是这样:“37/100 #清晨三件事# 昨天的回顾+今天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 这里面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早上想 最好的制定时间,就是早上刚起来,床气刚刚散去。此时大脑还没有被信息刷屏,能分辨轻重缓急。窗外阳光灿烂,繁(cao)忙(dan)的一天恍如隔世,能订出更加靠谱的计划。所以我把这个方法叫作清晨三件事。 或者临睡前也是非常好的时机。所以,要么早上刚起,要么临睡前。如果你完美主义可以分两次,或者早上晚上找个时间就好。 2.写下来 以前也有早上起来想想每天干什么的习惯,但没记录,没发布,也不可能有回顾。这样一天下来,“目标损耗”的情况就常常出现了。(目标损耗就是我们由于不愿承认计划和现实差距而产生的偷偷降低目标标准的行为,如你心里计划背100个单词,实际背了50个,你会安慰自己这也还不错) 三件事情做了吗?说没做也做了,说做了好像又没做。很多时候,第二天的事情又淹没过来,无暇顾及,再见到这件“重要的事”已经是好久之后。真正的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带来的内疚感,比本身不做这个事情的损失好像还要大。 所以,写下来! 3.加进度 给你的计划加上“进度”,试试坚持100天。比如第16天的计划前标明16/100。 这样有两个很明显的好处: 只要简单加上这样的计数进度,就更加容易持续下去,减少半途而废的可能。 同时,仅仅是每天看着数字增加这件事本身,就让人多了些成就感,因为有“看得见”的进度和效果。 4.发出去 一直到这里,这还是一个自我时间管理工具,但是一旦你公布出去,就不一样了。 对于我来说,我会每天早上把计划发到生涯规划师微信群里面。其实一开始,我写出来也不好意思发群,因为一方面涉及一些隐私,可能会影响工作;一方面做不到第二天被人看到很不好意思。但是一想到今年新精英的战略有一句叫“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还是一咬牙一跺脚投入了群里面。想不到收益很多。 第一收益,是公众承诺带来的执行力。 无论再忙再想休息,我还是会去发三件事,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一件写下来的事情,你总不好意一连三五天总拿出来吧,实在有负我个人成长导(hu)师(you)的盛名,所以只好对自己说: “装逼就是祸,写了就要做。” 一旦做了,又总忍不住要做好才拿出手,所以如果计划制订得不靠谱,往往干到很晚才休息,然后在回顾的时候写: “下次打死不乱订计划了!” 这种事情来回几次,慢慢地居然让我养成了两个很好的心态:今日事今日毕;指哪打哪不贪多。 前者用来修炼心安,后者让我对自己的能力体力有所察觉,指哪打哪,打不到不指,时间一长,自信满满。 第二收益,是获得协作。 很多同事看到我写今天下午要做某事,会提前和我约时间;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会议,会主动要求参与;群里同学对我做的事情有建议及时说一句,会很有帮助——有次在群里谈到与NCDA的主席沟通,结果群里AMY就给了我很多相关信息和建议,因为他们有人刚谈过。 如果是一个公司里的人都这么做,基本效果类似每天早上开了一个精益创业站立会,效率倍增。互联网团队往往不在一起上班,更应该考虑。 第三收益,是带来领导力。 行动是最好的领导力。我在我自己的大学同学群天天发,几周以后,他们也开始打卡。榜样的力量无穷啊。 第四收益,是带来资源。 光是讲清楚你想做什么,在一个高支持度的社群就已经能获得很多支持了。 比如中学生生涯课程众筹课在业内是一个奇葩,20多天时间里,在根本没人招生的前提下,大家人拉人自己开了一个不在新精英排课计划内的班。这事的缘起就是有一天我写了一个清晨三件事,有一件是“中学生涯备课”。然后有人问起,有人提议,有人牵头,一堆人参与,20天以后,课开成了。 这一个月,我从自己发的三件事里面勾搭到的人包括:3个企业的高管建议者、2个合作伙伴、1个跑步教练、1个设计高手、1个医生、1个律师还有很多各行业的好朋友。 你的三件事,也反映着你的焦点,你的特色,也会受到群体的力量。如果你真的缺乏资源,你也可以在里面寻求帮助,大家的资源多到你想不到。不过慎用,目测一个月一次到两次大家比较喜欢,但是每周来一次,就有点讨人嫌了——自己不想办法吗? 至于会不会有隐私泄露的问题?——我自己会想一下什么能发,什么需要改个名字,如用字母代替名字,把会议的名字模糊掉等方法。总体来说即使有风险,沟通的收益也比风险大。 写到这里,基本上“清晨三件事”的基础篇已经做完,如果你喜欢,今天就可以开始做啦!如果你身边找不到适合实践的社群,欢迎加入新精英生涯成长QQ群,那里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第二节 一个不能更简单的“时间管理法”进阶篇 基础篇中我们提到,#清晨三件事# 时间管理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很好地应用了四步法“早上想、写下来、加进度、发出去”。不记得的同学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再看一遍。今天这篇来聊的是,如果你已经实践了一段时间 #清晨三件事#,那么还有哪些可以进阶的点呢? 1. 写三件事,但是心里要关注的是三个结果。 在生涯里面定义能力,是指“人的态度、技能、知识、心智的综合,使其能够完成某项职业任务的素质”。简单来说,你的职业能力不取决于你的上班时间、工作强度、做了多少动作,关键是你产出多少有价值、可交换的结果。简单来说“结果清单即工资单”。 职场小白眼高手低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认为能力源于自我评价而非结果。所以简单(自我评估的能力VS任务难度)的任务不好好做,高难度的任务等不到。但企业认为,第一关你都通不过,为什么要给你第三关的密码?你能交出第几关的结果,就是第几级能力。 了解这个原则极其重要,你必须要从关注过程到关注目标上来——比如你的三件事可以简写成“见XX”,但是你心里一定要思考:“这次见面的目的是什么?希望达到什么结果?什么情况和指标,就意味着我达到了?”这样一来,一件“下午三点见人”的任务,就变成了: “希望见到对方营销的副总,第一是让对方理解新精英是干吗的,我也理解对方的业务,第二是希望就交换流量达成一些共识,但是不需要具体推进日程。第三是希望让对方理解双方各自的优势,让下一次见面之前可以自己回去和团队沟通。最后是希望私人上,列出这个人的1个优点1个兴趣点,看能否交到一个朋友。” 然后你给自己提出指标: “希望能够用三句话简述自己和对方的产品、优势、商业模式。对于交换流量的事情可以在手机上打出3~4个意向,邮件确认下;简单地说清楚双方的优势,以及准备会后团队的邮件。找到一个双方都可能感兴趣的领域,一起约着玩儿。” 你的计划思考到这个程度,基本上围绕的工作就真的多了起来:你需要提前梳理自己公司,需要上网页了解对方;需要恰当看看对方朋友圈或者微博;需要对于自己要讲的话写成书面文字…… 这就是做事情最核心的能力,穿透力。 同样一件事,你总比别人好了10%,连续五次,你就成了同行里面最牛逼的人。《拆墙》和《可能》都是这样,不是完美的,但是一定比同类型书籍好了10%。封面比别人抢眼10%,目录比别人好10%,第一章比别人好了10%……这就成就了最后100万册的销量。因为在网络时代,其实早就不是“二八原则”,而是一九甚至一百原则——90%的资源集中在10%的事情中间。所以穿透力无比重要。 有了穿透力,做事简直是精诚所至,无往不利。一般的小白只有看着你张口惊叹的份。这就叫作“基于结果出任务”,以终为始,或者我自己喜欢叫作:“精于心,简于型。” 如果每天你能思考一下三个结果,坚持3个月,想做事情没有穿透力都很难。而且这个能力不来自于天赋,而来自于心智。所以更爽的是,大家都觉得你很有天赋,而你知道其实是有方法修炼的——这种隐秘的快乐感实在是爽爆了。 旁边有人吐槽说,会不会这样太累了?每件事都这么想,肯定谁都受不了,但是一天三件事情,绝对值得深思。做事情最好如钉钉子,钉一个是一个,实实在在。 2.别多,就三件。 基于前面的内容,你应该已经意识到,要做好一件事有多么地难。所以你应该知道基本上一天做好三件事,工作量已经非常饱和了。所以一定要有思考,让真正重要的事情浮出水面。这就是定力的修炼。 如果没有三件也无所谓——一件最牛逼。 下面是一些小TIPS: ·按照重要程度排序,而非时间顺序 ·定期检查是不是和个人战略有关系(关于个人战略,可以吧啦吧啦) ·如果没有三件,那就写两件、一件 ·最好不要超过三件,多于5件就无效了 ·3分钟之内能解决的事情,不要写入清单,马上解决 ·日常收邮件、开晨会等日常工作不要写入,但是要留出时间集中做 ·上、下午的前半个小时是集中处理事情的好时间 ·电话找人最好的时间是下班前半小时,大家都等着吃饭,没空闲聊,容易直奔主题 ·感情好直接约饭。按照情感建立的程度,晚饭>中饭>早饭。但是如果是熟人谈事的效率则是早饭>中饭>晚饭。越不熟悉越往晚了约。你能约个新客户消夜,事基本成了。 ·异性不能再晚了,再晚出事了。我一朋友见客户说一起消夜吧,然后又说一起电影吧,看完速七,去速8了 回到主题——正是因为你不知道做好一件事情有多难,每天保持最好状态工作4小时有多难,你才会不知死活的给自己每天设计那么多事。事都替你害羞。 所以,每天三件事,不用太多。修炼定力,保持聚焦。 3.回顾和复盘 我一直在用一个叫作clear的APP做任务清单,我会把自己生命之花的所有任务列进去。月目标、日目标,写作、读书目标等。所以我总能看到一个现象,就是有一些事情,永远会“渗透”下去。 “渗透”这个概念来自于数学模型,就是一个东西通过传播穿透一个系统的过程——比如要防止疾病扩散,要计算多少人打疫苗才不会让疾病传播开去。或者森林种树的密度超过多少以后,大火会蔓延开来烧尽整个森林,这就需要计算渗透的概率。这段纯属理科生的毛病,看不懂请自己跳过。 比如说在我的清单里面,有一个“改教材”的任务,这任务就好像子弹穿过纸张,像三体的水滴穿过地幔一样,无情的一次次的从我每一个日计划中渗透过去,一直渗透到今天的日计划中。他每天站在我的清晨三件事清单上,早上看着神采飞扬的我,在晚上又鄙视地“切”一声留给我一个背影,转身潜入新一天的清单,留下一句“see you tomorrow”。 一个任务完不成,不是动力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前面是不想做,后面是不能做。 动力问题是你有一部分想做,有一部分又不愿意面对。比如一个声音说“好了这次就这样了”另一个声音又说“你他妈的这也拿得出手教材要署你名字的好不好!”,没有开始写就已经内耗至死。这个应该在个人战略里面的“核心矛盾”部分解决。 资源问题则是另一种情况:一种资源匮乏是你需要更大更整体的钱、时间、思想或者空间;比如说许多任务需要大块时间,而你在办公室根本无法开始。比如说这件事需要好几个人聊聊,但是你却没有找到;这是一种时间空间的资源,你需要动手筹集资源。 另一种资源匮乏就是你其实在这个阶段根本获得不了这种资源,最常见的会出现在那些边走边看的领域中;例如,其实大部分产品的名字和宣传语都是产品成型之后才确定,你无法想一个完美的策划案;再如,如果你无法确定一篇文章的题目,那么不妨写完以后再定——和孩子一样,你实在想不到个好名字,那就先生出来看看气质再说。白的叫古小白,黑的叫古小黑,心灵强大的叫古灵精。 (这篇文章就是躲过了大家以后在咖啡厅写出来的,题目是写完基础版本以后命名的。) 思考结果让你有穿透力,三件事让你做事情有定力,复盘让你真正理解障碍。 第三节 职业高手常用的10个效率APP 总有人来窥探我的电脑和手机,看我是不是用了什么神奇的工具,以至很短时间里做了很多事。 说实话听到这种评论我一般都是脸红,因为自己时间管理其实很差。 真正牛的人,你都没有见过他经常出什么活,做多少事——他在不知道什么角落打磨一件超越功利与时间的器物,某一天突然亮出,惊世骇俗,不亮出来,也让他能以心领之,以神会之,踏踏实实过一生。 笨笨地做好一件事,其实是最好的时间管理工具。 我不属于这种绝世大牛,还是小聪明的用了很多小工具,给大家分享。 1. CLEAR,(IOS MAC)或者thinking rock Clear是我最喜欢的一款TO DO LIST 软件。 时间管理其实经历了好几代,从一开始的列清单,然后到运筹并行,再到ABCD四象限这块,大家开始在“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紧急的”这里晕菜。一开始大家认为是价值观不清晰,后来大家越来越在一个多变不可测的世界,你很难判断什么事情是更重要的——比如开着会你看到一个座机电话打来,这极有可能是一个可恶的推销电话,这个绝对不重要。但是也极有可能是某个政府部门(他们从来不用手机啊!!)打来的,你不敢不接。 时间管理法跑了几圈,最后还是回到了GTD的思路,列出所有的清单,然后先迅速处理一遍,删除不必要和无法马上开始的。然后开始快速地做,这样最简单——你别以为时间是最大的资源,其实你的心力才是最大的资源——每天你能集中心力做4个小时的刻意练习,你就大师了。 用过无数GTD工具以后(包括OMNIfocus,THINKROCK),我终于也意识到,这个玩意儿越简单越好,最好的形态其实是个记事本。可惜我所有本本都丢,从来没有用完过,好不容易本子没丢,笔又不见了。 从前2年开始使用CLEAR。这个APP界面极简。增加一个条目直接打字就行,不用点什么加号;删除一个事件也只要手指轻轻一扫。还有不同的主题。 但是这个软件最大的好处就是,做完事件删除的时候实在是太爽了!你完成一件事情以后,手指一刷,耳听“科林”一声,手机虎躯一震,一条就拉黑了。等到整个列表做完,往下一拉,全部去球。 我内心的声音一般是,滚粗滚粗滚粗……欧耶!今晚完成!(就如此文完结一样) 2. 番茄钟软件:FOREST 番茄钟就是一个控制你一段时间内不碰手机,安心做事情的APP,用来训练我这种注意力不集中小躁狂,效果绝佳。 你搜索下,相关的软件至少十几款,主题思想就是,你先设定一定时间(最少20分钟),软件开始锁屏。你一旦想忍不住手欠打开,就有一个界面各种鼓(KONG)励(HE)你坚持下去。然后你弱弱地放下手机继续工作,效率奇高。 一旦熟悉了,从20分钟到45分钟。如果能够逐渐增加到1小时30分,属于注意力很集中的人了。 我自己比较喜欢FOREST这个APP,因为他可以种不同的树。还因为每次我忍不住玩一下手机的时候,有一颗小树就要死掉——我不忍心,只好继续集中精力。 下次和妹子吃饭前开个番茄钟,约会命中率翻一番。和爸妈聊天,也试试看开一个吧。 3. 思维导图(mindmanager PC MAC) 这个不用介绍了吧,不过脑图有两个应用方式特别棒。 a.开会时候用来做头脑风暴,噼里啪啦说一通,然后用10分钟时间把所有的想法整合到一个结构中间去。 b. 读书笔记 介绍下我自己看书的习惯——我看书常有乱七八糟的想法出现,千万别跳过,写在页边距上。看书的核心是让你脑子里的知识和新知识交融,通过同化而产生全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用KK的话来说,学习是一种涌现。 所以你想到的乱七八糟东西,才是最重要需要记录的!!所以有可能,买纸质书,方便记录。同时越是要略读的书,越要用纸质的,因为翻得快。 看完一章,这时无论你思维正乱或正爽,千万不要着急看下一章,否则趁着冲劲读完整本,会有一种觉得很有道理但什么都记不住的感受。这时最好停下来写脑图,同时在脑图记下那些批注。 等全书看完,书就随手送人啦。但是脑图每隔段时间打开看一遍,给人讲一遍,至少管3年。手里有100张脑图,没事打印出来看一看,扇扇风,哗哗都是思想精华。 4. 日历软件 不用解释啦,我用的是苹果的自带日历。PC的大家可以看一款国产的叫作“365日历”。 日历的精华其实是共享。和你的同事、家人共享日历,省去了很多很多麻烦和解释的事情。很多时候我同事一点开我花花绿绿的日历,秒懂了我的日程,神马怨言都木有了。 如果你担心隐私被泄露,好像还有一个选项是别人只能看到你:“很忙”或者“空闲”,他们却不知道你干吗——你可以很傲娇地写: “PM7:00-9:30 就是不想见人!” 5. IA writer ommwriter 写作软件。这篇文章就是用IA Writer写的。这个软件在IPHONE和MAC都有,打得是极简——无任何其他多余按钮和界面。我第一次认识他,是有一年去山里写作。旁边一个小说作家竟然用他的IPAD上的这个软件活活写出来15万字的剧本,我当场跪拜。 IA适合那种看着word的界面要吐的人用,而且还永远云同步自动保存。我常写三行诗歌,然后一年后想起第四句,用手机调出来继续写。 OMMWRITER这个我在另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要写作》里面提到过。不说了。 我的经验是:写邮件、商务的用IA,写闷骚的小说什么的用OMM吧。 6. REEDER或者RSS阅读器 大家都被微信朋友圈刷爆了吧?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用RSS这种东西? RSS阅读器是一种把博客即时抓取过来的软件,我常用的REEDER是最顺眼的一款,在你喜欢的博客上面往往能找到一个“RSS阅读”的标签,点击能够订阅这个博客——这个博客有什么更新,直接能够抓取过来。 那么,为什么要抓取博客呢? 因为博客,尤其是国外很多博客还在认真更新着,与微博和订阅号相比,他们的思想浓度比较高。 我常用思想浓度的方式来评估一篇文章——一个人写这个东西所需要的时间和你读他所花的时间的比。比如说我写这个文章要用20小时(写花的时间不多,但是反复的对比,寻找的时间可能比这个还长),你用10分钟读完。这个思想浓度就是20×60/10=120。 50以下的文章,如新闻和段子,只能算是消遣,不能叫阅读。 50~100的算是娱乐性的阅读。 基本上100以上的文章,才算是值得你花时间的文章。 超过200的,值得买书去读了,在网络上面也不容易找到了。 当然有很多的经典值得读了再读,是人一辈子感悟累计出来的,一下子还没法儿懂,这就太值了。好像5千多字的老子的《道德经》,你能轻松15分钟读完,但是估计思想浓度目测在100万以上。 那么,怎么找那些思想浓度高点的文章呢?其实找到同一博客作者就好。所以即使在我有订阅号、头条号的今天,我还保留着用RSS阅读器读大量博客的习惯。 7. 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 这个不解释。 区分是有道的协作做得好多了。印象笔记的标签检索很好用。所以如果假如你要一群人编书做项目,用有道。如果要自己写本书,做论文资料检索,用印象。 而我出于莫名其妙的恋旧,至今拥有国际版的印象笔记evernote账户。 8. 网易云音乐、豆瓣FM 网易云音乐是我用过的最好的音乐软件,没有之一。比虾米、iTunes都好用。尤喜欢里面齐全的歌单和电台。我经常需要找某个国外歌手、或者某一首歌的奇葩版本,里面居然都有,这让我惊喜——除了周杰伦的,周董版权太贵,他们买不起。 网易云音乐适合定向听,而豆瓣FM属于你不知道想听什么的时候打开,会偶遇很多音乐。 9. 百度云 重要的文档、装机必备和每次回来分享的照片,都有地方放了。 另一种应用是——找几个同道共享个文件夹,每天丢自己看过的好电影音乐和文章进去,每晚回家都有密室探宝的隐秘快感。 10. 纸和笔 每当我真正烦,没有思路的时候。 每当我和同事吵得不可开交,或者咨询毫无思路的时候 我就会拿起纸和笔,随便写和画点什么。 我对自己说,我要一个真实的第一句,或者第一笔。 如果第一句、第一笔是真实的,那么我鼓励自己说: “下一笔也会” 很多很多的创意和文字,都是这样来的。 等到每个人都在纸上写写画画,大家的思路也就好像清晰了。 纸和笔 最好是一支蓝色红两色的圆珠笔 或是一捆可以擦掉的彩色铅笔 或就是一支铅笔加一块橡皮 是永远最好的效率工具。 第二章 如何提高执行力 第一节 生涯规划师是这样做“月计划”的 总有人对我说,你怎么活得那么好玩儿?怎么可以同时做那么多事情?你精力太充沛了!或者是你太会生活啦!或者说,你能力太强了! 我一般都不好意思直接回答。因为人们之所以过得比较无聊,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先天的精力或能力,而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他们那样地感慨,一半是羡慕,一半也是为自己无趣的开脱。 原因一般有那么几个: 1.玩无能——不知道该怎么玩儿,也没有什么资源、想法、路子和概念。如果随之而来的还有多年不做(作)带来的对于熟悉事物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以及对于新鲜事物的恐惧感,这个人注定一辈子困在家里或者无聊的时光里面了——因为那里安全啊! 2.会玩儿,但是平时想不到——工作压力这么大,谁还能记得给妈妈打电话,出去玩儿一下,定期要喝水,保护好身体,老婆结婚纪念日?发小好久没有见还有神马自己童年的梦想? 3.能想到,但是一忙就忘记了。谁会在一个着急得要死的周二早上想起来自己晚上还要打羽毛球灭掉老张?谁又会想到今天晚上你尽兴喝断片儿其实影响你在周日早上拍一个小短片时的状态? 4.什么都没有忘记,就是太累做不来。 你看,你没能力玩儿,有能力又想不到,想得到又记不得,记得起又没有心力。所以很多人的生活就只能被老老实实的压在生存与工作的两点一线之上。只有羡慕别人的份。 生命之花(生命平衡轮)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用了这个工具大概半年,半年下来,出版了《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完成了《可能》特别版的众筹,新精英绩效月增长了60%,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去了7个城市玩儿,减重30斤,读书20多本,写着2个专栏,还干了很多乱七八糟好玩儿的事。 每个月晒的时候,大家都说,不可能!你怎么可能一个月做那么多事情!然后下个月,大家又围观感叹,但是没有人开始动手。所以我才希望介绍一下具体的用法。 生命之花,又叫作平衡轮,是一个生涯教练工具。 这个工具就是帮你: 1. 看到生活的全貌 2. 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3. 开始排入日程 4. 让他们互相平衡、支持、启发,全部都能实现 每个人每天都有无数闲散时间——上班,发呆,刷淘宝,无所事事开会,在家无聊看韩剧。用这些零碎时间做点让自己生命质量提高,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就用这个工具。 第一步:画一个空白的花。 生命之花很好画,在一张白纸上,先画上一个圈,然后是一个交叉的XY轴,再加两条斜线。画面变成了8个等分的花瓣。一个空白的生命之花就出现了。 依次填上生命平衡与幸福最重要的8项内容,标准版本的生命之花的内容顺时针为: 职业发展——你的职业发展方面 财务状况——你的财务方面 个人健康——身体、心理健康方面 娱乐休闲——这个,不用说了吧 家庭——如果已经组建自己的家庭,主要指自己的。未组建家庭的,就指和父母的家庭 朋友和重要他人——你总还有不是亲人,却不可失去的人吧 个人成长——知识、能力、眼界、心灵的成长,都是个人成长 自我实现——也许与工作无关,但是能发挥你的天赋,实现你价值的事! (个人成长更多在增加能力,开阔眼界上。自我实现更多在追寻梦想,成为自己上。你可以理解为“自我提升”“实现梦想”的区别。很多人如果无法区分,那就干脆合并,然后增加一个另外的自己喜欢的选项。) 未来等到你熟悉,你可以调换他们之间的顺序,也可以替换掉一两项换成更加重要的。但是在前2个月,我建议你还是用标准版的。 仔细看看,你会发现这个平衡轮内有玄机: 上半边主要是向外的,目标型的。下半部分更多是向内的,关系型的。有人的生命之花上半截很好,下半截不行,头重脚轻,这种迟早会失衡。而脚重头轻的人,则容易长成土豆,过于保守和安逸。 每个象限也有自己的侧重:分为职业发展、个人幸福、他人关系、自我实现四个大类。一个人如果能够在一个月之内,为自己的职业、幸福、关系和梦想都做点事情,这个月怎么会不好呢? 话说——开满鲜花的花园,不会长草! 把这8项内容填入8个花瓣,你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小图标代表这8个文字。像这样: 或者你是一个电脑宅,你就直接在“新精英做自己”微信回复“平衡轮”下载一个图片好了。 第二步:开始填写。 当这8个维度放好,你就可以开始填写了。一开始不要多,每个维度填写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就好。等到一两次熟练了,你可以尝试填写更多,但是永远不要超过5项! (上面是我9月的生命之花,随手画的,顺序有点乱) 下面是几个计划原则: 1.最好3项,不要超过5项!如果一定要,删除掉那些不做不会死的!留到3项为止。 2. 你觉得重要一点的,可以标黄,或者画一个小图标提醒自己。 3. 一开始想不出来,宁愿空着也不要随便填写东西上去!一定要填写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东西。你的潜意识会开始运作,回来填写这个空的! 4. 学会用彩笔,用视觉符号越多越好!图画比文字有驱动力。 如下: 到这里,千万不要以为大功告成,合上本子伸个懒腰,下个月打开,发现什么都没有做…… 所以,最重要的一步来啦!把拍好的事件放到日历里面去!这里一个记事本、电子日历都是可以的。我自己习惯使用MAC本子的日历,以前GMAIL的非常好用,现在365日历的也不错。 第三步:填入计划。 我自己安排生命之花的顺序: 1. 先安排比较硬的时间——一般来说,职业和财务时间都是比较硬的,因为很多人协作,轮不到你安排。 2. 然后安排健康时间和家庭时间;健康时间因为你的身体需要持续的有规律的时间,所以需要提前安排。家庭时间因为你家人的时间相对固定,也需要第二个插空。所幸这些时间不会太长,一般一天1小时时间足够了。 3. 然后是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时间。这部分时间其实是整个罗盘的启动机,很重要。 4. 为什么娱乐休闲与重要他人放在最后?因为这是我自己最有动力做的事情,所以即使插空,时间不对,环境不好,我也会去做的! 根据你自己的情况不同,234的顺序都可以调换,背后就3个原则: 1.少数服从多数 先排多人协作的时间(固定时间),然后排机动。这个不用解释。 2.吃软怕硬 在第一个原则之下,先排软时间(不做会被挤掉的时间)再排硬时间(必须要做的时间)。因为很多人一忙,压力一大,就会自动挤占软时间,对自己说也许下周可以呢……其实就一辈子没戏了。个人成长、自我实现、休闲娱乐、重要他人都是这样活活没有掉的。 3.越想做越后排 计划是用来让那些平时无法实现的事情实现的。至于那些你平时自动会去做,或者不让你做你都要做的事情,自然就排在最后。 例如,这个月我和斯文准备去一个艺术村住一天,我就需要把这个优先级别放到自我成长前面,因为我自我成长这个部分是本能的,习惯性的。而艺术村则山长水远,很难启动。一旦看书写文章激动了,我又忘记去了。再如,睡衣趴,这种丢脸逆天的事情,如果不排入具体日程,永远无法真正执行。所以在排序上面,阻力越大的事情,越要留出空间,留出不得不做的姿势。 而那些必须要做或者天生就爱做的事情,反而不用预先留时间,因为你死都要做的。大概定个开始和死亡线就好。我的很多书,都是飞机上看完的: 按照这个原则,这个月每个晚上的安排差不多就都定了。最后整体看看,主要找几个东西: 1. 有没有前后冲突? 比如我就给自己安排过晚上夜跑10公里然后讲课一天然后羽毛球对打这种二逼计划,绝对不是锻炼是自虐。 2.有没有可以合并的? 很多个人成长、朋友聚会、家庭聚会其实完全可以整合一起。比如给结婚纪念日办一个Party,请一堆老同学。 3.有没有机动时间? 一周至少给自己留一个晚上机动时间。(大家看日历,每周至少一天是空的) 这样一来,一个月的计划就定下来了。熟练的话从画开始,加上即兴查资料,画图、打电话确认人的时间。一共是1~2小时。慢的话,画一个晚上也值得。一般在每个月第一天来做。 你可以画出自己的生命之花,然后在新浪微博@古典,我会挑选优秀的点评。 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看看我在第三届《做自己》论坛上的18分钟演讲视频《生如夏花般绚烂》,专门讲生命之花的,里面是一个年度和一生的计划。 好好玩吧!祝你的生命如夏花般绚烂! 第二节 如何复盘你的“月计划” 一个月的生命之花做下来,一定很爽,同时也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吧! 先别着急做下一个月的计划,了解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到当时那么期待的事情,是一个深度探索自我的机会。 失败的事情,比成功的事情,更能让你理解自己。 拿出你月初做的生命之花,和我一起做三件事: 1. 做完的事情,用彩色笔划掉——先让自己爽一把! 2. 没有做完的事情,抄写在一张纸上。 3. 分析为什么没有做到。 一、复盘没有完成的事 一般来说,一个你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到,往往有下面几个理由: 1. 目标太大,没有状态开始 比如开始写一本书、给爷爷写一封信。 我称之为“缺乏心力”。 2. 做计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其他变量,无法执行。 比如我的跑步计划,一旦到了外地出差,很难保证周围有安全的跑步地方——有一次出去差点掉坑里。酒店内如果没有健身中心,也很难在酒店内健身。 3. 缺乏时间精力 很多人一回到家里,时间全都没有了。比如我的读书笔记。读书不难,因为只要一个场地。但是读书笔记却需要对着电脑。很多时候回到家里便没有了自己的时间。 4. 缺乏伙伴、监督或者授权 比如我清单里面的“组织生涯学院老师聚会”或者“升级课程”这些事情,要么太琐碎,要么一个人无力推动,实在没有动力启动。 这类型事情需要立即找到一个能够沟通、支持、监督或者授权的人,通过伙伴压力(Peer pressure)来推动。 5. 并没有让你怦然心动 很多东西并没有让你怦然心动,也许并不是你真心想做的。从三叶草来说,这些事情往往充满了“兴趣”,你也有点“能力”,但是缺乏真正的“价值”。 或者一个月都没有做,却并没有影响你生活的东西,也许就是无用的。 列出所有这些没有执行的问题,然后给每一个无法制定的问题找到一个理由——生活是一所大学,交点学费不要紧,关键是下个月要毕业! 二、寻找障碍背后的深层理由 在《闻香识女人》中,校长质问那个不愿意出卖朋友的孩子:“You are Shouldn’t Couldn’t or Wouldn’t?”你是“不应说,不能说,还是不愿意说?” 你的计划也是一样——是什么障碍了你?你是不想干,不能干,还是没有机会干? 下面是三种常见的行动障碍: 不想:缺心力、缺价值 不能:缺能力、缺方法 没机会:缺环境、缺时机 一旦你能找到背后的原因,下一步就好动起来了。 图注:三种不同的行动障碍处理表 下一步行动(Next Step Action-NSA) 不想类型的NSA 比如我这种对于财富没有太多追求的人,“财务”方面每个月的计划都缺乏动力。我需要和思考自己未来想要的生活所需要的真正收入,想明白自己用钱来干什么,让自己对这个方面更加有动力。 不能类型的NSA 写一本书——先写目录和第一页,然后开始和别人聊起来 翻译校对——先开始第一章的翻译 和妈妈沟通——转成15个给妈妈的语音微信 缺时机NSA 缺乏做读书笔记的时间——转换读书时间,读书和笔记分离——读书的时候在书上面做记号,然后回家找整段时间做笔记。 或者参加一个读书会,听别人讲的时候,自己把读书笔记做完。 图注:我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三、找到下个月的提升点 最后,给自己一个整体的评估,以进行下一个月的生命之花。 1. 按照自己的“内心满意度”来打分 此刻的我,对于上个月的“个人成长”部分(包括写在里面和没有写在里面的),如果完全满意是10分,你当下的状态是多少分? 2. 画出现在的生命之花 在对应的分数的地方画出一道圆弧,连起来,就是“生命之花”这个花瓣的分数啦。接着依次给每一个花瓣依次打分,涂上颜色,就会出现一个你本月的生命之花现状。 3. 找下一个月的专注点 问问自己—— “有没有哪一个部分,一旦提升就会拉动整体都有提升的?”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这8项中的每一项,都和其他项目有所关联,而不是分割开来的部分。比如我自己的“自我实现”和“娱乐休闲”之间的相关性就很大,我的很多新点子来自我的休闲时光。而我的“个人成长”主要是来自“重要他人”的沟通——这都是我实践得来的发现。每个人的8项中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找到自己的核心提升点,最为重要。 有的时候,会有1个,有时候会有2个。有时候是最低分的,有时候会是最高分的,总之你一定要找到能让你生命之花重新恢复平衡的方式。因为平衡意味着生命幸福感以及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4. 给下个月设定清晰的生涯发展主题 比如“职业发展”与“健康”月。 接下来: 1. 没有完成的事件考虑是否放入下一个月。 2. 按照在《生命之花1》里面的内容,设定下个月的计划。 3. 打磨你的月主题。 让你的生命之花越开越热烈,用生涯引领生命,成长为自己的样子吧! 第三节 为什么你学的越多,越没法行动? 行动,只有行动能带来生活的改变,这个不用说了。 我在职发课上讲了十二小时,最后让大家写这个课程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很多人写:“你如果不行动,听多少课都是这个怂样。” 如果只能记得一句,那这一句就很好。 在线教育的最大好处,是抹去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家可以在晚上七点半坐在你们天南海北的家里、床上或沙发中听讲,我也能穿着短裤衣衫不整的对着话筒滔滔不绝。但是在线教育的最大坏处,就是你学的越多,却越没法行动。这不是我的断言,2013年MOOC做的测试是,大部分课程的完成率都不到20%,而线下课程是60%左右,是他的三倍。 一方面是因为网络干扰实在太多,你一边听课一边看优酷还开一个YY女主播关掉声音给我配画面。另一方面是即使从心理学来说,知识和行动并不成正比,在过了某一个区间之后——你学的越多,往往越没法行动。 1.改变自己的三个要素: 为什么? 首先了解下行动的基本心理动力公式,也被称为“变革公式”。 (Dissatisfaction 不满 Vision 愿景 First step 第一步指令 阻力Resistance) 简单来说,你的动机被三个东西所推动 D:对于现状,你有多不满? V:对于行动背后的结果,你有多期待? F:对于下一步行动,你有多清晰? 这三者的乘积一旦大于面前的阻力,行动就来了。反之,只要其中有一个为零,另外两个再大也没有用。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为什么那么多从来不炒股的大妈开始炒股? 在之前,股票的阻力R是巨大的——很麻烦,需要动用存款、要重新开户、还要承担风险,所以大妈参与者寥寥。 但是随着股市变热,左边三个乘积逐渐上升——有人陆陆续续赚到了钱,股票的收益越来越大(V),开户变得越来越简单,找个早上拿着APP对摄像头说了句话就能开(F),但是真正促进大妈投身股海的是“身边有个二货赚到了钱”,最后这一条创造了强大的不满感——我靠她都能赚钱!我也要!这三股力量乘积起来大过了阻力,大妈炒股就开始松动起来——一旦第一批入市大妈赚钱回去在广场舞场景病毒式传递不满感,这个事情就引爆了。 换个互联网创业的思维——在产品经理这,这三个要素叫作“痛点(D)”“价值点(V)”和“指示清晰简单(F)”,抓住这三点能有力推动人们尝试点原来不会尝试的东西。比如嘀嘀打车、上门按摩、到场洗车、找个鸭子(别想歪了,真是鸭子)都是深谙改变公式的主。 2. 知识过载 好了,理解了公式,我们说说看为什么学得越多越不行动。 在学习的前期,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知识的确能引发行动——知识显著提升两个指标——清晰愿景,明晰下一步行动。 比如说做个公司调研——你慢慢知道了为什么要调查、不调查会遇到的盲目投入的坑和天花板问题,调查的好处是什么……又听到了一个面试的时一丢对公司的调查老总震撼了直接跳过二面招进来的段子,你开始想说:“牛啊!怎么搞的?” 盯!你过去的困境和场景联系起来(D),你的愿景也上市超标。 然后老师开始详细的告诉你下一步要干吗,你会遇到什么情况,这个时候该怎么办。等等等等。 好的,一直听到这里,改变三点已经凑齐,你的改变力乘积变大,逐渐超过了右边的阻抗。行动最佳的时间点就在这里,此刻最好的老师懂得停下来,今天打住,下回分解。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好的课程、书、演说,会让你有一种“不行我要去试试”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孔子、苏格拉底这种最牛的教育家,都是下午三点开聊,聊到五点多然后散场,每天就聊那么2小时,然后大家回家自己琢磨自己练…… 但是一旦你没遇到这样的老师,或者你忍不住手欠又向下翻了几页,直接点开下一个视频——问题来了,老师开始讲“你会遇到什么问题?你如何解决?”“下一个阶段,我们需要继续做什么?” 好,从这一刻开始,你的行动窗口开始逐渐关闭了。 首先,随着你对于行动之后的情况了解越来越清晰,愿景也一步步下落——如果不亲身体验,仅仅从字面上面来看,任何事情都是挺没劲的。 A版本: “亲爱的,你愿意和我在一起,一生一世不分开,即使贫困、疾病、苦难我们也彼此不分开啊? 我愿意!” B版本: 亲爱的让我们先订婚然后,然后提前三个月订酒席,然后请一个婚庆公司拍3套婚纱照,然后自己做请帖然后排座次然后不能漏掉每一个亲朋好友和领导同事,然后我们领证,然后,然后我们去医院早上托个人搞关系建档,然后我们生一个小孩提前八年凑钱买一个学区房准备上一个好学校吗? 我……(一口老血喷出来)” 第二个更大的麻烦是——更多的知识马上带给你一种“好像马上什么都明白了”的快感。这种来自知识的快感是很害人——因为你如果自己做一遍,你需要笨手笨脚还不知道有什么结果,这种感觉即不确定,又不舒服——但是现在你“懂”了,你马上“明白”了。这种快感填补了你对于现状的不满,行动的动力变成了解释的动力。你的“不满感”降到0,就像报了健身卡就认为自己很健康,报了设计班就认为自己懂设计的人一样——你绝对不会再行动了。 “这感觉真让我舒服,他让给我忘记我没地儿住。 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 我把这种现象称为“知识过载”。一旦你的知识能够“解释”(你自己的解释)你的困境,你就没有必要用行动来改变你的困境了。比如, “哦,原来是这样,我的拖延是因为我有一个钟……模式,好可爱啊”,你萌萌地拖延下去。 “哦,原来是因为我有童年阴影\操蛋的家庭\学校教育不对\中国文化劣根性\国家政策愚民\所以我过得这么糟糕。”你满意的继续过着难堪的日子。 “原来我是内向\R类型\没天赋\红色性格\狮子座\生命数字有7……难怪我这么……” 他们长舒一口气,他们终于为自己的失败找了个术语。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天天顿悟、日日鸡血但是又没有什么成就的原因,他太习惯这种自己玩自己的游戏了。 一旦你日益沉迷与“解释为什么不行”而非“行动改变”,你开始以各种知识解释自己的困境。时间一长,因为你太不行动,连找到新的知识的机会都不多。你用一套老旧的、完美的逻辑解释了自己一切的不幸,日益懒惰。 有人问我:“老师我测过我性格天生就内向,但又想演讲该怎么办?” 你看,他先自己做了一个“天生就内向”的解释,在加上一个“测过”的证据,其实就是让自己“不敢演讲”舒服点。 你不是内向,你是害羞;你也不是害羞,你是缺练;你也不是缺练,你是懒。 你只是为你的失败找了个术语。 这也是为什么我每次上课都告诉我的学生——不要期待在职发课上完全听懂我讲什么,你是不会懂的。你今晚回去群里跟着助教带你复习一遍,然后开始做作业,做着做着你就懂了。你一定要经过听课——复习——实践——反馈,你才会真的懂。 上课让我的信息变成你的信息,复习让你的信息变成你的知识;实践让你的知识变成你的体验;而批改和打分让你的实践成为你的改变。 有人说,难道我不应该系统地理解了全局,才开始动手吗? 我的回答是,如果是那种顶级的自我管理者,能够在系统了解完全局以后,重新把学习重新切分成每一个小段的行动计划,那么系统学习的确更好。但是如果你不是(90%的人都不是,我只见过3个人),越快行动越好,因为考虑到你的改变三要素,这是你这一辈子最接近行动的机会。 3. 比知识过载更糟的——你给你的失败立了一个牌坊 如果知识过载还能有如“是好学生只是读傻了”这种善意的解释的话,接下来这种不行动就是最没劲、最恶心的一种。 人要获得满足感,最快的方法是找个牌坊站在之上——“文革”叫作上纲上线,公知叫作打着道德的旗帜,其实就是给你的无能找个理由——我不是不能为,不是不愿为,而是不该为、不屑为。 我以前讲过考研词汇,为了了解学生情况要混各种论坛。时间一长,发现个好玩儿的现象:不管是考研国考还是托福,每个考试论坛里总有一群天天在论坛里面批判这个考试出口的人——考研其实是思想操控、美国表面民主其实比中国更加黑暗,公务员是最最黑暗的你要是个女的没有后台估计每个领导都要潜你…… 我已开始特好奇,这又不是天涯论坛,既然这么恨为什么还来考试论坛发帖呢?每一个都还自己写自己回天天刷天天对骂。你一查他们ID号就明白了,骂得最凶的人,往往就是连续3年没考上,别的地方又混不下去,在这里泄愤的人。 身上有屎的人,鼻子最尖。仇富的,都是想富没富成的人;天天骂教育资源不公平的人,一等到自己能有不公平的机会,比谁都积极。 三个月后,因为经常忍不住鼓励大家表考研,我被劝退不教了。 让我手把手教你如何操作这种最舒服的不行动三步法: 找到一条与行动相悖的大道理(只要你找,肯定有。因为不动最完美) 找出这件事情在道德上的败坏,指出尝试行动的人的险恶用心,指出他一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义愤填膺的公示,我不是不能,是不想不该不屑啊。 最后总结一下: 为什么你学了很多道理却还是改变不了自己? 因为你学的太多, 因为你总给自己的失败找个术语, 因为你总为自己的无能立个牌坊。 第三章 如何管理你的朋友圈 第一节 如何建立、维护一段好的关系? 说来很奇怪。中国是一个极其看重关系的国家,却很少很少有人教会你——如何建立、维护一段好的关系。 也许是因为,中国人的关系不是建立起来紧密关系,而是挤出来的紧密关系——农耕民族的国家不像游牧民族。大草原上两群人遇见,好就聊几句,不好就散开,不对付就打一架。人与人之间先是自由独立,然后喜欢的逐渐靠近。 因为土地的缘故,国人的世世代代被绑在了一起,这样乡亲乡里的关系酸甜苦辣都在这里发酵,历代流传到你手中已经是一大坛子类似酱豆腐的东西,香里有臭,臭里有香,亲切和怨恨都源远流长。这就是紧密关系。 另外,让中国人关系更加紧密的东西是地理因素。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里唯一一个流域是东西向的国家,其他三条:两河流域、尼罗河、恒河与印度河都是南北走向为主。南北走向的流域让沿河的人倾向于在季节变换的时候向上下游迁徙;而中国的长江黄河边的人没有什么好迁徙的,一旦黄河结冰,从上游到下游都冻上了。你还就是好好待在原地怄着吧。 所以中国人的关系,不是建立起来的,而是拥挤出来的。你一出生就已经生活在各种关系中间,挥之不去。所以我们这个民族虽有好人坏人之分,但是更加底层的逻辑是“自己人”和“外人”。如果是外人,那就放入道德里去评价;一旦是自己人,多坏都有好的地方,可以原谅。你看微博圈子和微信朋友圈——前者是“外人圈”,大家都是公知、牛人、明星粉儿,大家每天痛心疾首聊社会黑暗做公益什么的;但是一旦进入朋友圈,大家就开始鸡汤、集赞、嗮幸福。这就是自己人和外人的不同玩法。 当我们这样一群人拥挤入城市,过去的紧密关系的脐带彻底被拉开,网络的碎片化撕扯所有人的时间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一代独生子女,是最不会建立关系的人。这也许就是歌词里说的:“人潮的拥挤,拉开了我们的距离”,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越是亲密的人,往往越容易成为冤家? 我认识很多家庭的兄弟姐妹,在外面都是一等一的好人,敬酒就喝借钱就给从来不说NO,但是一旦回到自己兄弟姐妹身边,斤斤计较鸡肚鸭肠言语之恶毒猜测之叵测,云泥之别。有些人在对哥们义薄云天,在家对父母吆五喝六。在外面和蔼可亲,在家里一点气都不受,白他一眼冷战一周。 因为我们都认为——父母、兄弟、夫妻、越是紧密的人,越不会和你停止关系,所以我们全部都不会主动向这些关系账户里面存钱,而只是取钱。时间一长,这些关系全部变成负数,而你们彼此还没法分开,时间再长,这些负数变成了怨念。亲密关系变成了紧密关系——如果你知道熟悉的人之间,怨恨能够达到的深度和力度,你就不会对历史上所有什么手足相残、杀夫害妻、兄弟背叛之类的事情感到惊讶。 转入正题——一个能够懂得建立关系的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而且应该也容易成功些。建立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生涯技能。 下面是关于建立关系的5个重要手段。 ·花时间在一起 没有什么比花时间在一起更重要。 没有什么比花时间在一起更重要。 没有什么比花时间在一起更重要。 尤其是在这个注意力分散的网络时代,这个内容营销、免费营销都失效,只有体验营销还有效的年代。花时间就是你的体验营销。 只要两个人是在一起,注意力投注在同一件事上,如看一部电影、沟通、说话、同走一段路、做同一件事,有没有语言其实不重要。女生往往喜欢注意力投注在彼此,而男生往往喜欢共同做某一件事。总之,每天15分钟花时间在一起共享注意力,是任何关系的基础。之后的所有4个技巧,都建立在这个之上。李亚鹏追王菲,方式是每天发短信;汪峰老师泡子怡,方式是经常打麻将;舍友的关系,肯定比同学铁;战友天天24小时在一起,不好都难。介质不重要,关键是每天花时间在一起。 当然,一起玩手机不算,一边带孩子一边聊,也不算。 所以异地不是问题、同性不是问题、看完花千骨你知道人和毛毛虫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他们都花了时间在一起。 ·沟通双方都爱谈的话题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和我父母之间无话。原因很简单,每次一打通电话,我父母的前两个沟通话题都是我痛恨的——小时候是“成绩好不?衣服穿了吗?”,长大了是“你什么时候能定下来啊?你是不是又在外面吃饭了?别在外面吃啊不干净。” 不用自己当爹,我都能理解他们的关心,但是每一次这样的对答之后,所有的想沟通的意愿就消散了。接下来双方都觉得不快,我妈会说:“我不是说你啊……”然后说继续说我我半小时,挂电话。慢慢地,电话就越来越少了。 其实这个谈话完全可以从大家爱谈的话题开始。我选择了妈妈有段时间爱看的一个电视剧,然后问她说你看了……吗?你觉得这个人如何?你觉得这个剧情在你们那个年代是不是真的? 慢慢慢慢,大家就聊开了,聊愉快了。当关系账户存钱到正值的时候,大家开始能够聊一些可能冲突的话题。 请相信,就像牵手走过吊索桥一样,你只能带领和你关系紧密的人,所以谈话中: 关系比正确更重要。 选择一些对方会感兴趣的话题,无论在亲密关系、朋友还是商务场合,都非常非常重要。 ·为对方的目标做点事情 你也许对别人无微不至,或者觉得自己为兄弟都插自己两刀了,为什么还没有什么关系?也许是因为你做的事情对方觉得没有必要,加上你的热情,甚至还成为他的负担。这只是你的表达方式——这不是关系,而是胁迫。 你可以试着为对方的目标做点事。 新精英一个员工前段时间离开公司去奔向读博士之路,我们不舍但是又开心。新精英离开的员工,我们都称为“毕业”:因为我希望他们离开公司的时候,能力比进来大、眼界比进来宽、认识更多的资源、工资比原来高。这就叫毕业了。 他毕业的时候,我想我该送什么给他?突然想起来以前一起研发的时候,他总是问我这个资料能不能买,那个资料很好是否可以买。研究型人才对于书的需求是强烈的,但是国外的书都挺贵的。我最后送了他一张亚马逊最高面值的购书卡,告诉他,以后看到喜欢的书,不用犹豫,买下来。你的大脑值得的。 可能只是为对方目标做的一点点小事,都对于关系是莫大的帮助。 ·真心夸奖 这个我想不用说了,每个人都懂。但是要注意几个要点。 5+1定律: 对于吝啬夸奖的人来说,你应该多夸夸,因为一次批评损害的关系大概需要5次夸奖弥补。这个定律老外发明的,所以中国人好歹也有个3+1,或2+1吧。 对于太多夸奖的人来说,你的夸奖已经廉价啦!所以必须偶尔来一次批评,才能让你的夸奖有价值。 真心夸,有细节: 美女、帅哥。我天天这么叫你,你真的以为自己很帅吗? 夸奖一旦变得泛华和重复,其实就意味着敷衍和谎言,效力会变低。 但是,“你这身打扮把你的阳光又优雅的气质散发出来了,尤其是这个丝巾”“你认真工作的时候,从我这里看过去特别有魅力”这样就不同了吧。 只有细节的、明确的夸奖才是有效力的。 顺便说一句, 你知道为毛中国家长天天说:“你好乖啊”“真乖”,木有用了吧。 宝宝想你乖你乖你们全家都乖,老子刚刚飞身踩中一滩水多好玩儿你没看见吗? 最后,别要夸奖! 问别人:“你怎么不夸我啊”。这个事是最傻的,人家要夸的都无语了。夸自己这个事,只能别人说你来认,你一要,就废了。 当年大家说老俞你是留学教父啊!老俞说没有没有我都没有留学过,过段时间大家写留学教父俞敏洪,老俞也就高兴纳之了。 你觉得我写的好不好啊?是不是你的人生导师啊!好的右下给我一个赞吧! 以上就是错误的用法。 ·小礼物 荆轲想刺秦,没路子,带上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秦王亲自见面——礼物很重要啊! 社交送礼、商务送礼是一个大学问,我也不懂,还是说点建立社交关系的。 送好用+1的东西。 什么叫作好用+1?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去一个会议,收到一个笔筒。汗。我好多年不用笔筒了,因为我大学那个还在用。这个东西又贵又不好用。又或者你收到一个礼物,收到一个充值卡!你充完值会骂,我就值300吗?你给你爸爸送一件4000的羊毛大衣,他舍不得穿,结果过年回家发现虫吃光了。 这种礼物都木有大用。 最好的礼物是,他能真正用上,但是比他的平时用的高一个档次,他平时不会去买的。例如,一个朋友喜欢抽烟,那么去美国买一个哈雷的特制zippo火机给他,爱不释手。我去澳洲的一次,专门给我的兄弟带回来一条fender的吉他背带,虽然钱不多,但是120块买个背带,他自己是干不出来的。他夸了我好多年。再如,一条上好的暖绒秋裤,就比你拿个电视盒子会更好。 随心比节日好。 过节的时候,我最烦有人给我发通用短信,第二烦就是送通用礼物,如月饼之类的。我也不吃,你也不吃,就是个信物。而且这个礼物本意是表达“我还想着你”,其实是表达“我平时都想不起来你,过节不说话又怕得罪你啊”。你就是没诚意。 最有意思的礼物都是随心而发。我自己有一个随心基金,每个月送出去3~4个价格不高于120的小礼品。看到东西想到谁送谁,马上下单马上邮寄。很多年以后,我们有一次团建,说起来大家互相最感谢的事情。我一个小兄弟说是我送给他一个口琴。其实当时逛音乐城看到口琴,脑子一抽就买了。 随心的礼物最贵,证明你心里有这个人。礼物承载的是注意力,注意力是现在最贵重的东西,你一辈子注意的时间远远比你的寿命少。注意力比时间还要贵。 够了。 为了防止你成为一个人见人爱,杀伤力太大的的妖孽,接下来的降龙十三掌就不传你了。 以上5招,已经够用。 但凡你 掌握2招,基本就够用大部分的社交场合了; 掌握3招,你一定有一群好朋友,因为能和你做朋友自豪; 掌握4招,有那么几个特别好的朋友会出现,他们肯定爱死你了; 掌握5招,请给我私信,我找你当朋友去。 第二节 不要说你没人脉,每个人都有20万个你能找到的人! 如果要说近半年来,最让我开脑洞的时刻——不是参加什么大会的学习,也不是看某本书,而是参加我组织的“思想夜宴”。 思想夜宴的想法源自一个互联网模型的尝试——你的朋友的朋友比你的朋友多。什么意思? 假设你如正常人一样,有140个常见的和你生活工作相关的朋友,同时你还有10个乱入的不知道怎么认识的朋友。你的朋友圈大概是150人,这个数字全世界都挺平均的,按照《部落》一书的说法,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原始小部落的初始人数。 你的这150个朋友也有自己的朋友,你朋友的朋友就叫做你的二度人脉,同样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就是三度人脉。一度人脉一个月还能见几次,二度三度人脉基本一个月不会见一次面,属于你的弱关系。 你肯定听说过六度人脉能找到奥巴马的事情。这有点鬼扯,因为基本上你的影响力只能到第三度人脉。不过我下面会讲到,即使只有三层,也不少了。 算算你的二度人脉就有多少?大概2900多人。而三度人脉呢?数字就很吓人了,近22.9万。(具体计算方式请参考我的公众号前端时间推送的《典个赞,我最喜欢的MOOC课程》) Thinking model https://class.coursera.org/modelthinkingzh-001/lecture/87 所以,不要说你没有人脉,每个人基本上都有20W个你能找到的人,分布在行行业业,上上下下。从理论上,如果你人品还正常,2个电话你就能找到这些人。 如果你仔细一想,你也许会不得不承认,你很多人生机遇很少来自于你的强关系,而是你的弱关系。求职、交友、创业都是。比如说很多人的女朋友来自自己母亲同事的女儿,这就是个三度关系。 名字巨难读的社会学教授教授Granovetter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这个的,他当年为了博士毕业,研究了100个波士顿附近找工作的人,发现其中54人都是通过弱关系找到工作。他为这个发现建立的理论被写成一篇叫做《弱联系的强度》的雄文,此文被引用超过2万次,可能是史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社会学论文。 那是70年代,通讯还不太发达,人们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有可能拥有这么强大的社交潜能,各行业领导者开始深入思考这种影响群体的方式——这后面的故事你就熟悉了,六度人脉,《引爆点》,苹果的品牌魔力,LINKIN,小米的社群营销,都多多少少受他的影响。 为什么弱关系这么强? 1.因为数量大 20万人里面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人知道这个事,也是2000个。比起你在你的150人小圈子里面呻吟好多了。那么多人在群里面发“万能的群啊”,然后得到回应,就是这个理由。 2.因为价值清晰 因为三度人脉完全模糊了当事人的身份背景、利益关系。反而让事情本身的价值变得清晰,回归到本质。比如说你同事哥们的一个朋友正在创业需要找人,而你正好是这样的人,你既可以获得比较靠谱的信息,又可以比较公正的看待此事,不会被兄弟情同事关系所障碍。能通过弱关系找你的事,成功率都挺高。 3. 因为跨界 因为思想、知识结构差异,你自己苦苦思考的问题,往往迎刃而解。而其他行业的知识重新回到你的领域来,会有神奇的发酵。 最近还有人研究朋友圈转发——强联系的放大效应是6,而弱联系是9。意思是同一个信息,你看到你的弱关系人发给你,然后转的几率,比自己看完后转的要高9倍;比你哥们发给你转的几率高1.5倍——因为你朋友告诉你的,你其实也能找到。但是你的朋友的朋友告诉你的,你自己很难发现。 所以,重要的不在于你认识多少人,而是认识多少种人; 不仅对于传播,弱关系对于团队组建也有帮助。鉴于最近有四级证书的都在创业,有信用卡账户的都在炒股,我也就聊聊一个弱关系和创业的关系。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Gompers,Mukharlyamov,和Yuhai Xuan在12年6月发表了一篇名为《友谊的代价》的论文。他们考察了3510个风险投资者的团队,以及这些团队在1975—2003年间投的11895个项目,希望能够找到“投资者团队组合”和“项目成功率”之间的关系。 你要搭伙创业,一般是两个思路:从关系出发——找熟人,比如同学、同事、同乡……或者从能力出发——通过圈子物色能力合适的人,找个懂技术的,找个懂营销的。这两种团队,分别基于强关系和基于弱关系的,谁更有成功率? 不能不佩服老外这点死心眼,他们一点点死抠28年的数据,数据最后出来了——弱关系团队完胜。按能力选搭档比按照关系选搭档好: 两个风险投资者如果有一个是名校毕业的,投的公司上市的可能性会提高9%。如果搭档也是名校毕业,则提高11%。(注意,不管是投资者团队还是创业者团队,高学历都是高概率。比尔盖茨乔布斯和扎尔伯格都是小概率事件,表乱退学啊亲)。 相反的,选择老同事搭档会让成功的可能性降低18%。选校友,降低22%。选老乡,则会降低25%。 按照这个论文的路子,你最佳的创业伙伴,应该是和你非校友,没同过事,而且还不是老乡的高能力人士。简单的说,是你的弱关系圈里的牛人。 所以,重要的也不在于你认识多少种人,而是认识多少种牛人。 既然弱关系里面的牛人这么重要,怎样筛选你朋友的朋友中的牛人?一个个见面性价比太低太低,所以我开始思奔——尝试一个新玩法,这就是思!想!夜!宴! 第一次在北京,第二次在上海,至今我自己举办了2次。每一次都完全超乎想象。北京这次我们从5点聊到12点,上海这次完全没有停的聊了近4个小时,谁都不觉得累。我自己未来会保持一个月一次,不能再多,再多太多兴奋,消化不了了。后来,北京上海这两地的核心人物小白和LARRY又分别自己组织一次,也是聊的天昏地暗,高潮迭起。 所以我想,这样应该是流程有效了。下面分享下流程。 思想夜宴的流程非常简单,就六步,在这里分享一下: 1. 推荐 你可以随机从身边的3个牛人开始,最好这三个人还不熟悉。然后要求一定要他们每个人推荐一个牛人来。推荐制的好处是,面子问题,大家都会找到真正觉得牛的人。这样基本上,4个人推荐4个人,8个人就凑齐了。 找个茶馆,封闭的包间。找个周六日下午,开始玩起。 2. 干货 每一个人提前准备分享的干货8分钟。最受欢迎的是系统性的知识和小技巧。提前告知让别人好准备。可以直接讲,也可以PPT。 尽量不要谈个人的经历,或者人生感悟——容易搞成团体支持小组——比如一次一个女人说:“我最近发现,男人这种动物啊,就是……。”“对对对,我也是我也是!”另一个姐姐接口。 从这里开始氛围就不对了。这种话题你让我作为一个男人怎么接!! 3. 追问 如果有人愿意提问,可以追问一个问题,3分钟时间回答。如果没有,直接过。严格控制时间,因为时间往往不够。 4. 发酵 全部人讲完问完,休息15分钟,大家各自私聊。15分钟回来以后,需要带一个提问回来。 什么样的提问? 每个人说出自己希望集众讨论的一个问题—— 可以是自己思考的一个困惑,“公司最近希望我做管理,但是我希望成为一个专业人才,该怎么办?有没有同时做好的可能?” 可以是在寻求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有一种特别简单和直观的方式让人开始编程,女人会不会成为互联网上更加牛逼的生物”, 也可以是很有趣的一个话题“怎么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 5. 困惑 轮流表达问题,然后主持人逐条记录,然后投票。 选出群体得票最多的问题——你可以投你最感兴趣的,也可以投你觉得自己回答起来最有贡献的。得票最多的一个问题,全员聊这个。 6. 开始回答 原则上第一轮每个人3分钟表达完观点。只有所有人都说过话,才开始自由讨论。 思想夜宴的核心: 1. 找到三度人脉 一定要找知识结构不一样,而且最好三度人脉的人。知识结构不同导致了看问题的不同方面,跨界的思考往往会让事情变得非常简单容易。 三度人脉的人(比如说我同学朋友的同事)基本上就不会被你原来的身份所迷惑鸟,不关你是著名大牛还是臭名昭著,他基本都不认识你。不会碍着你面子有话不说,又不会对你早下判断。 2. 控制好时间 找一个好的时间长老,一定要控制好时间! 打断别人说话当时虽然觉得比较可惜,但是长远来说你让更多观点涌现。那些喜欢聊的人可以结束后私聊。 要找一个非老好人做时间长老,死死把控着,结束以后,你会感谢他的。 3. 必要时,有一个主持人 主持人负责在讨论变得离题、模糊,或者有可能伤害到任何一方的时候重新开启话题。 开聊!! 如果在第二天能有一个总结,也许会更好。 怎么勾引这个人写呢?找到组织者,凡是写了读书分享的人,组织者会送一本他最喜欢的书给他——然后找木有写的收钱吧!) 第四章 兴趣、工作和人生 第一节 关于兴趣和工作,最深刻、最全面的解读 在土豆的上海映像季上,我和常江、青年作家那多有一个对话环节。地点选在黄浦江边,昨天梁文道、陈丹青和马世芳也在这里,听说火的人都要挤下江去。搞得我们三个人都有点压力。 好不容易讲完,三个人坐下开聊,有人问“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办?” 那多当时就彪了:“怎么会有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喜欢玩儿游戏、喜欢听歌、喜欢吃什么自己不知道?他喜欢姑娘,这还需要人教?” 我在旁边特别乐——如果你看过他的各种幻想小说你就知道,他是那种根本约束不住自己想象力的人,他这样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就这么一恍惚,提问的人坐下又泯然众人间,无法深究。但是我想我应该能理解他的意思:一个人的确很难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细究下来,他估计面对的是这里其中一个问题: 1. 我什么都喜欢但是什么又都三分钟热度,所以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兴趣,怎么办? 2. 我就喜欢逛街看美剧刷漫画,但完全明显没法谋生,怎么破? 3. 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而且还能看到些牛人做得很好,但是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个人? 你是不是有这些困惑?怎么办? 一、我什么都喜欢但又都三分钟热度,怎么破? 其实你爱好的不是兴趣,而是新奇和享乐。 不过这也不要紧,谁也没说爱好新奇有错,爱好享乐有罪。不过我还是建议你能够聚焦,重点培养几个核心的兴趣。原因如下: 1.聚焦会让你的兴趣有机会变得越来越专业。 集中精力在几个兴趣上,不仅你的兴趣,你的能力也会上升,这样你不仅可以获得新奇,还能获得成就感和同事的尊重,甚至搞不好还能当个职业。兴趣——能力——价值——兴趣这就是一个很正向的向上螺旋。 2.这样的概率高 能让你感兴趣的东西,和让你喜欢的女孩子一样,都不是容易遇见的——心理学认为,兴趣来自于 “自我效能”X“结果期待” 换成人话,就是: 你认为自己能做好X你觉得结果是你很想要的 前者和你的天赋相关,后者和你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相关。 从这个概率上说,能遇到你喜欢的好音乐、好电影、好活动、好地方都非常不易。选择专注于这些兴趣的幸福概率远远比随机跟随潮流要大很多。 所以,你还是得聚焦几个重要的兴趣。具体方式有很多,看《自控力》,来参加我的#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 二、我就喜欢逛街看美剧刷漫画,但完全明显没法谋生,怎么破? 肯定有人告诉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跟随你的兴趣走一定能成功之类,所以你这么急迫的希望有个能当兴趣的工作,我完全能理解。 不过老实说,至少有50%的人对于自己做的工作不太感兴趣,而几乎95%的人,都没法对自己工作所有部分都感兴趣。这就好比完美爱情和婚姻的关系,都出来说完美爱情是婚姻的必备,你找几对真的出来看看?如果再除以身边人结婚人数,估计你也会得到我这个结论。 工作和兴趣分离也许不是最完美的,却是最务实的操作方式。 把兴趣当工作一般会遇到2个难点: 1. 很多兴趣没法当工作 比如我看到一个小编,他疯狂的热爱着美剧,隔着这么十年,他能和你讨论任何一节《越狱》或者《LOST》的剧情设置哪里不合理。但是世界上没有看美剧这个职业啊!我问她你英文好不,她说还可以但是我不喜欢翻译我就爱看字幕。我又诱导她,那你尝试过写东西没有,她说我就爱看,看完自己乐,不喜欢和别人谈。 你看这种兴趣,就没法当工作。因为工作出现因为别人或者社会有这个需求,但谁也没有让你看美剧特爽的需求。 2. 能当工作的兴趣往往需要长期训练,你不一定熬得过去 你想当设计师、买手、导演、演员、咨询师、插画师……这些听着特好玩儿的工作,都需要长期的训练。 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 因为人的兴趣都差不多的——新奇、有趣、能发挥自己创意、收入高、还要时尚或者被尊重……基本都和我差不多。 既然你感兴趣的工作也是大家感兴趣的,竞争自然比较多,所以准入门槛自然也高,也需要更长时间的训练周期。很多把兴趣当工作的人,都熬不过这个阶段。李安这种才华,也是在美国给老婆做了10年饭熬出来的。 所以,考虑以上两点。把工作和兴趣分离也许不是最完美选择,但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有一个自己做的还不错的工作,加上一定的业务时间,生活也挺滋润。 另外,别太信大牛们熬的鸡汤——鸡汤这个东东,往往是吃饱了鸡肉的人熬的,他们不饿。 好,也许你兴趣能当工作而且你还熬得过去;或者你已经熬过了兴趣的能力修炼。 三、那么兴趣当工作会不会没趣啊? 首先回答,还真会。 兴趣的定义是:“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一个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 简单来说:兴趣是内心戏,是你内在的动机。 但是职业的定义是:“通过满足他人和社会需求而获取恰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会交换形式。” 简单来说,职业看结果——你交活,我给钱。 一旦一个内在动机变成外部动机,你可能就会觉得没有那么幸福,因为兴趣已经可以直接兑换幸福了,你还要把兴趣——结果——幸福,这就转了手。汇率就自然不太高。 一般情况下,兴趣变成职业会让你挺烦的,如本来跑步挺好,加入个小组每天跑反而没动力了。本来写文章挺快乐,每篇都有人告诉你点击量没动力了。 所以要把兴趣当职业还要保持激情,你需要下面几个能力: 1. 你的能力要足够好。 职业主要看能力,你能力不够高,差距就会变成自己恶心和他人围观鄙视——好失落啊。 所以如果你仅仅有兴趣木有能力,你在这个事情上的快感就是: 兴趣——失落, 一旦失落足够大,兴趣也没意思了是吗? 你女神每天都给你100个白眼儿,有意思吗?累觉不爱了吧。 2. 你要懂得把外在目标变为内在目标。 兴趣却往往来自内心,而职业不管你初心是什么,关键是要交活。就好比一部电影你爱给谁致敬给谁致敬爱艺术不艺术,投资人先要看看票房减成本算收益。 这个机制和你的兴趣有点不同。 所以很多兴趣慢慢就变成了性价比——比如从我爱画画到我这幅画值钱啊。从我爱写作到老子这篇一定要阅读过万。 这个时候,如果能力强的人,还能一路靠外界刺激前进。如果能力弱点,就发现自己既没捞着成就感,兴趣也没了,赔了夫人又折兵。 聪明人懂得把外在目标转化为内在目标——艺术品的价值是一种标志,但是关键是自己的感受。写作点击量是传播指标,但关键是你传播些什么…… 不断能回到自己初心的人,外圆内方,能很好的平衡职业与兴趣。 四、不不不,我不属于上面任何一种,我就是一点都不知道自己该干吗。怎么破? 1. 根据自己的优势找工作。 如果你享受不到兴趣,至少不要丢掉“用自己优势工作”这个幸福感吧。有特长的用自己特长,综合素质高的用综合素质,有专业的用专业,不喜欢专业的,选择和专业相关的职业。 2. 根据自己需求来找工作。 其实满足自己的需求也挺好的。如果暂时找不到兴趣和优势,至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那么我直接告诉你:25岁前求成长机会;30岁前求平台;35岁求一个稳健上升的事业;40岁开始求财。 3. 开始找一门兴趣的8招。 这是门技术活,文章里一言难尽。但是你至少应该尝试下下面的方法: 1. 观察和记录下自己那些“忘记时间流逝,特别快乐”的时刻,主要在搞什么。 2. 想想自己羡慕谁,他们又喜欢什么。 3. 翻翻自己的网络浏览记录,或者常看的书的类型(书的电商能找到分类)。 4. 做点测试;比如新精英官网的霍兰德、MBTI都挺好。 5. 旅个游。 6. 做点大家都挺感兴趣的事情,先让自己被点燃起来。 7. 给自己有可能接触的职业方向排个序,搞不清楚的,和做的好的人聊,慢慢排出个次序。 8. 找个有趣的人,让他带你混。 自己喜欢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真的能长期和自己喜欢的东西走下去,才是技术活。 愿你和兴趣长相厮守,如胶似漆。 第二节 生命中那些绕不开的大事 “能有多大事。不就是……吗?过段时间,这个事就过去了!” 我们经常对别人说,在宽慰时、在喝酒时、我们拍着别人肩膀这么说。 “你不是我,你不懂的。” 我们也常常收到这样的回答。 一个称职的生涯咨询师,就是一次次面对别人生命中各种大事的人。有些事情看起来大,却有人举重若轻,有些事情其实很小,但是对方如履薄冰——到底什么事情算是人生的“摊上大事了”? 的确,设身处地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身边,却无法体会你的感受。你无法了解我半夜突然醒来,突然决定的漫步街头,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多年后翻到一本老书,扉页上的一行字会让你痛苦流涕。我们生命中间那些好的坏的,失去的获得的,宁静的烦恼的,淡淡一笑的撕心裂肺的事情,到底能有多大事? 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在我们生命中,哪些是真正的大事?哪些只是几天后云淡风轻的谈资?当生命的天空开始下雨,我们如何知道这是闭上眼睛享受的毛毛雨,还是需要封好窗门的暴风雨的前兆? 还记得中学那一年,有天上午突然被爸爸从学校接回家,告诉我,奶奶早上摔了一跤,去世了。 我在湖南长大,并无太多和奶奶相处。但也许因为是三代长孙的缘故,奶奶非常爱我。我出生那个月,70年代未离家的奶奶便从惠州坐一夜船到广州,从广州坐了一夜火车来长沙看我。从小就有很多奶奶多爱我疼我的故事,中间夹杂着孩子都能感到的少许嫉意,从姑姑表哥表姐的口中,告诉我听。但毕竟相处时间少,她客家话我普通话,沟通很少,是一种亲近却不亲密的感觉。 两天后,我站在惠州祖坟山下,穿着白色的孝服,站在悲伤不已的亲戚中。我能读到关于我作为长孙的“责任”——我知道自己“应该”很悲伤,却实在找不到想哭的感觉——我内疚,做出皱眉的沉重样子,不敢正视大家。一直到爸爸穿着白衣服,被妈妈扶着,哭着对我说: “典典,爸爸再也没有妈妈了。” 那一瞬间,我那些像纸扎的花圈一样形式化的悲伤被洞穿,话语直抵心脏。我能理解了“没有妈妈”的感受,我也瞬间理解这对于爸爸的意义,悲伤如鲜血喷涌而出。我的眼泪喷涌出来,心里升起奇异的悲哀和轻松…… 多年以后我成为咨询师和讲师,成为管理者与领导者,我还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如何去理解面前这个(群)人,在他的生命中,这到底有多重要?” 咨询师的训练让我们能迅速感受到对方的感受,并且找到与自己的链接,提取自己的体验。但是对于那些我无法经历和感受过的事情,我们该如何理解?作为一个希望掌控自己生命的人,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尚未经历的生命中,哪些事情会对我们的生命有真正的影响与改变? 小说家为此讲过很多很多故事,他们呈现我们这个种群的种种事情对于生命的影响; 诗人捕捉最细微的感受,让我们进入世界最敏感的神经; 电影带我们去体验每一个人的人生,让我们陪那些男女主角,一起快乐与落泪。这一切都让我们更加好地理解别人的世界,理解那些我们人生将会经历,却暂无经验的事。但这些诠释往往都有两个缺陷,大部分作品更多是个人的体验反映,难以代表整体。有少数伟大的作品会超越个体的限制,反映出真正普世的人性,却因为太过艺术化,在真实的生涯规划中,难以实践。 一直到我接触到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LES),这个疑问终归有了一些更加科学与明确的回答。LES研究的内容,就是重大的生涯事件对于人的影响。他用统计学的方式,计量出每一种常见的生涯事件对于人的精神的影响力。 其实这也不算是个新概念,中国古代也有自己的人生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好事者按此对应出四大负面的:“洞房花烛夜——不举,金榜题名时——别人。久旱逢甘露——不停,他乡遇故知——借钱。”不过LES采用了统计学的方式,尝试超越个人的经验。总之,你可以通过LES量表得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些生命中间的事,“到底有多大。” 在看下列的数据之前,你能够试试看,想出5件你认为会对于你生命影响最大的事情,3件“最好的事情”,2件“最不能承受的事情”脑补一下下面的表格。 对于生活影响最大的正面事情中,排名前12的分别是:下面就是LES展示的一些数据:中国版的LES量表由张明园在上世纪80年代编制,有些年头了。通过对1364名10个省市的中国人,涉及职业、家庭、学习、婚恋、经济、法律、人际关系等常见的“大事”的调查。其间社会变化很大,但是人性变化很小,我把与社会文化意识相关的部分标注了(*),其他对于我们依然有指导性。 下面就是LES展示的一些数据: 对于生活影响最大的正面事情中,排名前12的分别是 对于生命影响最大的负面事件中,排名前12的分别是 这个表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一,其实你现在经历的事,并没有你想象那么大。 这个量表很好地解决了一个问题,即我们原本觉得非常痛苦,无可忍受的事情?比如穷、失恋、大病、高考失败……也许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 比如“失恋”和“婚外性行为”排名一样,在16位,而“重病”则在21位,“升学受挫”则排在了29,而我们认为重要的“收入显著增减”其实只排到了42,在“法律纠纷”和“遗失重要物件”中间。 生命清单帮你理解:“其实你那些真的不算事”:那些正困在生命中间细小的不幸的人,不知道你们是否如我一样,发现现在这个不算什么大事?这并不是一个没有鞋子的人发现自己没有脚以后的老故事。因为这个生命清单上面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经历,还有一些也许是必须经历,现在眼前的其实不是什么大事,挺起身来! 生命清单帮我们更好的理解“别人在承受些什么”——当我们嘲笑一个人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是否知道他童年承受的父母离婚?当我们讥讽老乡们的吝啬和小气的时候,是否理解他其实担负的家人重大疾病?当我们明白他在自己生命的战场曾迎接着怎样的战斗,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他在现在的表现不佳?没有深夜痛苦的人,不足以语人生。而当我们见到那些经历过生命重大事件,却依然活得精彩的人。我们更能从内心表达敬意。 那些经历过清单中快乐的人,我祝福你们。你们有没有找到生命中那些对于你真正重要的东西,并且好好保护他们? 第二,我们现在的生活哲学,到底“值不值”? 我们用“收入显著增减(42)”来换取“重病(21)”或“夫妻感情破裂(6)”,甚至是“刑事处分(9)”,这到底值不值?我们吃着药片工作,推迟回家时间工作,甚至偶尔需要走走“非正常渠道”工作,到底值不值? 我们因为“晋升(30)”或者“突出成就荣誉(19)”,而放弃或推迟“子女出生(7)”或者“结婚(14)”是否值得?男人说“先做好事业再谈爱情”,女生因为要“做一件大事”而对生育一拖再拖,到底值不值? 如果我们明白“失恋(16)”其实没有“夫妻感情破裂(6)”那么可怕,那些仅仅因为“再不结婚就要分手了”而开始的婚姻,到底值不值? 如果我们开始明白“开始恋爱(23)”的幸福感大于“晋升(30)”,我们到底有没有向投入过寻找人脉一样的热情和精力,寻找自己心爱的人? 如果我们明白配偶、父母和孩子的去世对于我们生命的毁灭性打击,我们有没有真正投入精力去保护他们的健康?如果我们明白自己的离开对于身边人有多重要,我们又花多少时间保护自己的健康? 如果我们发现,在人生最重要的正面事情中,恋爱、结婚、孩子的排名高于成就、升学、收入增加等,我们会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我们是让他们在童年学习“赢的能力”,还是学习“爱的能力”? 第三,不同年龄有不同大事。 青年(18~29)父母关系、婚恋、学习与友情相关 中年(30~49)子女学习、婚恋、死亡 更年(50~59)收入锐减、财产损失 老年(60~)司法政治、生活习惯改变 这也告诉我们不摊上大事的人生攻略: 年轻的时候,做个好儿女、当个好学生、做个好朋友、谈个好恋爱。 中年的时候做个好夫妻、当个好爹妈。 给自己做个好的退休计划,给自己准备个好的老年爱好。 好玩儿的是,人生幸福和痛苦与文化、社会地位相关不大。无论贫富、高低、职业,我们都面临类似的人生考验。 人生大事表给我们挺多好玩儿的思考: 我们总算知道生命会藏着什么样的暗流与高峰,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敬畏之心,对待别人的快乐和悲伤。生命中那些当时认为天大的事,也许只是小小旋涡。而你认为不会出什么事的地方,却也许暗流涌动。 能够感知这一切,然后依然笑着前行,是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拥有挺立的脊椎而直立行走的种群所应该拥有的视野与骨气。 第三节 一种让生活变得更幸福的方式 感恩几乎是积极心理学做的实证研究中,效力排名最高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容易操作的一种方式。 这么说吧,在已经被实证的幸福手段中,他是幸福界的阿司匹林,积极心理学里的大众捷达。 说句实话,我以前特烦这个词,第一个理由是由于遇到的各种感恩教育都是跑到万人讲座放着催泪音乐对台下讲“想想你的妈妈,她满头白发,想想你爸爸,他劳苦一生……”我也不是没心没肺的人,但一遇到任何被人按着往外抠眼泪的情景,我总是觉着恶心。 第二个理由就是这个恩字,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态度。有一种皇阿玛赏给我小李子我还要跪舔的感觉。所以我有点不太感冒。 一直到自己真正研究,才发现这个是一个翻译问题,感恩的原文是Gratitude,意思就是“感谢、赞赏、欣赏”的意思。比如说感谢的叫作gratful,你去餐馆吃饭感觉不错,你给人点小费“gratuity”,感谢别人做得不错。所以如果你觉得这个词别扭,不如换成“赞赏”或“知足”。 罗伯特·埃蒙斯是研究感恩最专业的学者,他的定义是“内心对现在生活的惊喜、知足和欣赏,对现在生活的满足,知道今天来之不易。” 另一个常常被搞错的,就是感恩和感谢。 比如如果我在这篇文章末尾恬不知耻的放一个“赞赏”按钮,你觉得“古典这文章不错啊,给点打赏,刺激他好好创作”,这个算是感谢,指向我。 但是你更深入一步,能够品味出更深的一层“感谢自己生活在一个人人都能表达自己而且还能互相看到的时代,感谢身边有这么想着法儿让生活更好的人,也感谢自己能够积极的遇见这群人。”这就是感恩。 试试看,感恩指向自己,而感谢指向他人。感恩比感谢更强大。 感恩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让我来安利一下。 1.用心发现身边的美好 #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开营10天,我让大家一周写5件,每件不少于140字的感恩日记。其实也就是发5条微博的事,很多人做不出来。我想缺就缺在“用心发现”上。其实美好一直都在,只是缺乏感受、思考的过程吧。 周一早上,弯弯把充电线插入电脑,陪伴我4年的电脑君正式瘫痪,守在电脑城楼下麦当劳等结果的我,写了第一篇感恩日记,正式感恩兢兢业业为我付出那么多的电脑。看完了《滚蛋吧,肿瘤君》,走出电影院,我写了感恩我的父母和身体的文字。因为我其实也像熊顿一样作,一样不休息。我的身体还好好的,昨天陪我跑完了20公里,今早还能起来写文章。父母和身体一直都在,只是缺乏提醒和发现吧。 2.提高自信和自尊 这个自不用说。一个经常感恩的人,会发现自己拥有特别多。他的关注点也会从我缺什么到我有什么上来。这就是自信和自尊的人的典型特征。大概持续3周后,感恩练习的修炼者的自我效能会明显上升。 3.应对压力、抑郁和焦虑 很少有人知道,感恩还有这么一个功能。 在9·11之后美国全民情绪排序中最高的是同情,第二就是感恩。感恩自己的幸运、生命还在、亲人还在。我亲身参与512地震的心理援助工作,在这个工作中,我们也设置感恩练习。帮助刚刚从震区中出来的高考生们感恩,感恩自己幸运地抛出来,感恩小伙伴还在,感恩父母亲没事……很多人都恢复得不错。 天津这次的事件中,媒体对于这个部分提到的不够多。满眼都是消防队员的英勇和感谢和悲壮——我想应该有人来提醒大家——我们还能吃着盖饭撸着串讨论天津的事,应知生命脆弱无常,好时光、平安、朋友亲人都是馈赠。 所以如果你压力、抑郁、焦虑,多做做感恩练习绝对有效。 4. 建立、修复关系 感恩的人容易和别人建立关系。因为一个理解今天来之不易,成功背后有无数的帮助你的人的人,很容易自发的帮助、支持他人。 大冰在书里谈到一个退伍的老山战役的老特种兵,从战场上下来床上躺了3年,醒来以后换了身衣服,捐掉了自己三年所有的退伍费用,去大理做起了生意。后来用自己倒腾房子的钱,组建了全国第一个私人消防队。 我相信这个故事,很多从战友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军人都展现了终生的助人和无私,因为一个信念支持他们:“我还活着,这已经是莫大的幸运,其他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感恩会让你有这种能量。 如果你对于你的家人和朋友衷心的认同和感激,这种感激也会让你们进入好的“上升螺旋”,你觉得他们真的来之不易,付出更多。而他们也会在慢慢感化以后投入更多。心理学显示,感恩可以很好的修复破裂的朋友、家庭关系。 好,安利了这么多,怎么做? 其实特别特别简单: 1. 每周写5个感恩日记,不少于140字。这是帮你更用心。一开始可能有点难,但是坚持码字下去,大部分都没问题,毕竟就一个微博的量。 2. 不用周末憋着写,你可以平时想到什么,用手机记录下来关键字,在安静的时候再写。我常常是用手机直接打出来。 3. 每隔2周,你可能会发现感恩的人和事就那么几个,重复又重复,那么你要开始转换生活领域了,常见的领域有职业、心智成长、身心健康、家庭平安、朋友、娱乐休闲、财务等。你可以挑选其中1~2个每周来扫描一遍。 4. 每一个月,拿过来整体看一看,看看你生活中哪些部分你最满意和感恩?哪些并不那么好?你可以作为下个月你的努力计划。 5. 你可以用我给你的“改变日记”模板(在微信号里输入“改变日记”四个字就可以看到下载地址了),也可以用一个你喜欢的本子。但是一定要记录,默默想是没有用的。另一定要好保存——感恩日记写到100篇的时候,你可以做一个感恩箱。心情不好的时候,拿出来从头往下读,我心情最不好的时候,读到17条就HAPPY了满血复活。 最后叮嘱一句,实在做不来140字,我宁愿你短点,也要走心。 感恩是内心对现在生活的惊喜、知足和欣赏,对现在生活的满足,知道今天来之不易。 你能看到这里,我要感恩一下,赞赏世界上有这么多努力让生活过好的人,更赞赏你我竟然相遇在了#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太奇妙了。 第四节 ETA——教你如何无压高效地前进! 思想夜宴上,有人提出这样的困惑: “我给自己计划了一件事情,但是干着又心烦,总是做不下去——如何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估计很多人有这种困惑。 遇到这个问题,首先要问一句——这个是执行力问题吗?比如你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有人的确总是这样,而且非常困扰——比如说我,我总在晚上7点20才交晚上9点钟要发的专栏,我不太困扰,但是小编表示很恼火——这种情况生生世世,轮回不已,这就算是一个执行力问题; 但是更多人会告诉你,不是的——我只是在某类、某件事情上会这样,有人是无聊的事、有人是被迫的事、有人是特别难的事,不一而足。 ? 情绪的动力远比意志力大 这就不是个执行力问题——这时,真正障碍你的不是执行力,而是你没有被觉察的情绪。情绪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远远强大过你的意志力。回想这个场景,你就知道我所言非虚。 早上起床的时候,你把闹钟订到了六点半,然后对自己说“我胖我要多跑步,我丑我要多读书”十遍,然后准备迎接光明的沐浴在晨光中,先运动后读书的早上。但是明天闹钟一闹,你的情绪开始工作——你不愿意起床,于是迅速对自己说:“亲,其实多睡一会儿,更加能够有充沛的体力运动啊,那样才不会伤身体哦。”“歹势啦(这情绪可能是个台湾人),再眯一会儿,待会儿看书更加清晰啰。”于是你安心睡下,等待起来的时候痛心疾首。 看到木有,你的情绪玩儿你简直玩儿狗一样。TA知道你的喜好、价值观、想法和弱点,而且还乔装得非!常!有!逻!辑! 所以,聪明的自我掌控者都知道,不和情绪对抗,顺着他来;高手甚至知道,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情绪。 比如开头那个兄弟,他苦恼于做一些必要的文案工作却总是干不下去,做不完又非常懊悔——佛祖说的“Pain of pain”痛之痛,疼痛是难免的,但是随之而来的懊悔的痛苦更加伤人。 我问他:“你的情绪是什么?” “有点无聊,没有动力。但是必须要做完,又非常焦虑。” “为什么一个东东没有动力,但是又必须要做呢?” 慢慢聊开去,他告诉我们这个项目是他合伙人要求的。这是个不赚大钱,但是失去又浪费的项目。他的观点是“聚焦重要的项目做好做精”;而合伙人的观点是“别闲着”;但是合伙人自己年岁太大,不能承担这个工作量,自然落到他头上。 想象这个事有多揪心——你的意志力说:“快点做,敬业点”,你的情绪说“去他大爷的,这他妈的就在浪费我生命”。大部分时候,你的意志力还真能胜利几次,但是随着你意志力逐渐消耗,总有个特累的时候,你对自己说“大爷我老鼻子不爱干了”(这个情绪是东北银);或者你干完,出门就必须抽个烟撸个串回馈下自己——因为这是你对自己的亏欠——好好的别闹哈。 因为是思想夜宴,又不是个咨询,所以我们聊天也就到此打住。惊喜的是,最后他说:我发现这是一个好事——我和合伙人的意见不统一,正好是一个沟通的机会——我们要好好聊聊。 从障碍入手,到开始行动落地。这恰恰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华——向水流一样无压高效的行动。 ? ETA,像水一样的前进 我们按照预想的方向前进,被困在某一个障碍里,却认为是不够努力的原因,于是继续发力死磕。 假如水有思想,看到我们这样,估计能笑出沫子。 水是最高执行力的象征———江水顺流而下,遇石则跃,遇弯则折、遇洼则漫、遇到悬崖则飞身跃下,粉身碎骨又立即重汇,最终汇入大海——一路畅达,从无滞碍。 水之所以做事畅达,因为水有自己的心法——清晰理解困难(水从不抗拒,全方位接纳所有的障碍)、不被情绪绑架(没有“一定要”“必须这样”的想法)以及不断的下一步行动——前进。 所以要训练自己的水性,不要杨花。 为了训练自己有水性不杨花。我给自己提出4个问题。每当遇到阻碍,我会停下来,问自己这4个问题,并且记录下来。几年下来,对于自己的毛病越来越清晰,对自己的情绪日益掌控。这就是ETA。 随口说一句,叫ETA不是为了搞个英文模型装逼,因为我当时热爱ETA新世纪福音战士。你不妨把它叫作脱困四问。 下面是这个困境四问: 1. 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什么情绪?强烈程度打几分? 比如我现在的情绪是焦虑,大概有8分。仔细体会,还有点失落。觉得做这个没意思,浪费时间。6分。 2. Event:因为发生了什么事? 尝试真实的描述发生的事情,尽量客观和真实的,别带自己的情绪化语言,如果你还是发现自己有情绪,一定是因为前面问题没有处理好,重复第1点。 比如我在做一个项目,总是没法按照自己的安排完成进度。我对于自己的执行进度很恼火。也对自己要做这个项目挺无奈的。 3. Target:初心——我(TMD)本来想要什么? 比如我做这个项目第一希望有成长,不过现在成长不大。另一个更有成长,第二希望能够维护到合伙人的关系。第三希望能赚到钱。 4. Action:下一步,我能为此做点什么? 比如下一步,如果要有成长,我应该开始去做我认为有成长的另一个项目。同时关系维护部分,我应该和合伙人好好谈谈,让他理解我的想法。而且我可以问问他为什么这个很重要,也许我又不知道的部分。无论怎么样,我都会有成长的。 假如有人会说。我不知道自己到底什么重要? 你可以问自己:下一步我能为让自己知道什么重要做点什么呢? 如此类推。 “下一步,我能为这件事情做些什么?” “下一步,我能为这件事情做些什么?” “下一步,我能为这件事情做些什么?” 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这句话一个字都不准变。 下一步——是要看向未来! 我——从自己做起不要考虑别人! 这件事——不是别的其他事,别走神啊! 做些什么——只有行动能解决问题和消除情绪! 这句话如此之有效,有一次我的正式咨询里,我甚至什么都没有干,持续问了人家15次这句话。咨询结束了,满意、收费、皆大欢喜。 希望你现在放下手机,好好练习一下,然后才回来看后面这段。 你还是忍不住往下看了吧——至少80%的人忍不住这个。但是这也许正是你现在不够好的原因——你学的太多,练习太少。 学习有瞬间理解的快感,而练习却反复暴露自己的智商。其实后者才是成长之路。我说过,我们的情绪玩儿我们和玩儿狗一样。 不过既然你都来了,最后我解释一下为什么ETA如此之有效。 第一个E让你看到情绪。情绪是一个隐形的能量,当你清晰的描述他,就好像给隐身侠泼上墨水,他瞬间没了力量——当你面对和描述情绪,情绪自己消停了。 第二个E让你看到真相。很多时候,情绪撤去,真相就显露出来。 第三个T让你回到初心。很多时候我们忙于看事情的细节,忘记为什么出发了。 第四个A让你开始行动。聚焦未来,聚焦自己,聚焦能做的事情,才是重点。过去的、别人的、不能做的,统统管不着。 ETA的初学者一开始别自言自语,你内存存不了这么多流程,每个问题写下来是正道。 ETA就是有水性没杨花的修炼。 好了,最后: 下一步,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好?你能做些什么? 分享吧! 分享完,下一步,如果你希望让自己有这种无压高效的水性,你能为此做些什么? 如果你是个深度“淀粉”(征求一个没有这么高热量的词哈),你一定会朦朦胧胧的感觉到——从去年以来,我发的一系列文章:人生宗旨、个人战略、年度计划、生命之花、三件事、ETA,这些工具和思想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我管理的方法和哲学。 他们互相呼应又互相弥补。 我自己使用了5年,慢慢逐渐成型,来回跑了几趟,融会贯通。 回头看过来,其实每一种工具都治疗一种病: 贪:个人战略、年度计划,三件事。是帮助你戒贪的。你如果真的认真做过“算计要精”“结果心态”,精细画过年度目标的三环,你就应该知道每年能做好的事情到底有多少。 嗔:ETA,许多对于人和事的愤怒,其实都源于你对于自己无能的愤怒。ETA让你看清自己的情绪和初心,然后行动。 痴:生命之花谈的是平衡——你以为自己在“职业”方面的障碍,可能出在“家庭”上,可能出在“个人成长”上,当你看到了人生的全局,你不会死磕在一个角落。 个人战略中的“核心矛盾”谈的也是心智上的痴,你一直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其实是因为背后的矛盾没解决,如立足流沙,越努力越陷落。 换个系统说: 贪说的是精简和聚焦的学问,如乔老爷子的手机,禅、GTD、各种时间管理法、《断舍离》都是这个。 嗔说的是向内思考的学问,绝大部分的自我修炼的书都是这个,还有嘻皮笑脸的王小波,富兰克林这些励志偶像,也是说这个的。 痴说的是:系统化思考的学问。如《第五项修炼》《金字塔原理》《结构思考力》。 我会在我的课程中详细谈及这个体系,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老外实用,我佛精深。 人生无处不道场,阿弥陀佛么么哒。   ╔梅勒°冰凌══W╦R════════════╗   │ ╭╮╭╮ ╭↓╮http://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   │ ╭◆┴┴◆╮.╲╱ 书本网整理。 │   │ │︵  ︵│. ↓ 本作品来自互联网 │   │ ╰○--○╯. ↓ 版权归作者所有 │   ╚═════════════════════╝